“华龙一号”第一桩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中国核电“走出去”增添信心
图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座穹顶吊装现场(杨敬龙摄)
“已经挂了!” 电话那头的毛希听得非常兴奋。
5月25日华龙一号穹顶吊装 序,世界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了穹顶吊装。下午2时许,中国科学报记者致电华龙一号副设计经理兼总工程师毛希道时,穹顶已经离地面1米多。最终,穹顶被提升到60多米的高度,直接扣在了核岛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核电建设领域最大、最高高度的穹顶吊装。
世界首个“华龙一号”穹顶由146块厚约6毫米、重约350吨、半径23.4米的钢板焊接而成。“由于重量大,体积大吊车公司,吊装受天气影响很大,尤其是风。” 毛西道说。
据了解,吊装当天上午5时开始进行第一次试吊,中午一共进行了3次试吊,多次修整。“它必须紧密集成。” 毛西道解释说,与之前的核电站穹顶相比,“华龙一号”的世界第一反应堆高度是最高的。这带来的直接问题是重心比较高,风很小,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在高空作业的情况下,会出现轻微的偏差或振动,导致最终对接出现偏差。试卷是确保卷扬机修整成功的。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创新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从2015年5月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到圆顶吊装实现,标志着该项目从土建阶段向安装阶段过渡。
这就像一个孩子从着陆到被加冕并进行成人仪式。
开工建设以来,“华龙一号”反应堆的世界首个示范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和建设安装按计划有序进行。所有项目节点均已按期或提前实施,打破“第一堆必须拖”。诅咒。
毛希道认为,这主要是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原因。“项目能进展得这么顺利,是因为前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光是这个示范项目,我们就研究了七八年。”
“华龙一号”在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多项先进的技术特点。设备国产化率达85%以上。6万多套设备的生产、配套、组装涉及28个省市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了项目的开发建设。例如,创新运用“主被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为严重事故建立了完善的预防和缓解措施华龙一号穹顶吊装 序,充分吸收了福岛核事故的反馈意见。
同时,通过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创新项目建设制度,在项目总体目标、组织体系、人员配备、协调机制、计划管理、风险识别、防控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 改进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控制措施的落实,确保了示范项目的稳步推进。
“中间有过压抑和痛苦吊车公司,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毛西道说。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计划建设工期为62个月。毛希道告诉记者,穹顶吊装成功后,将进入安装高峰期。设备安装完毕后,将进行调试和试运行。试运行成功后,即可投入商业运营。
“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国家名片。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巴基斯坦有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已与阿根廷、英国、埃及、巴西、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苏丹、加纳、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达成合作意向。在毛西道看来,中国核电已经有了“走出去”的信心。我们坚持中国核工业的“饭碗”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相信,随着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成功,中国核电最终将引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