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百科

梁板吊装方案|BIM技术案例分享:BIM技术在广西白靖高速八更大桥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吊装网2021-10-13 10:56433

[摘要] 近年来,BIM技术受到大众的青睐。BIM技术的使用可以支持和改进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许多业务实践,解决施工过程中较高复杂度的问题。有不可替代的好处。环球网校为您带来《BIM技术案例分享:BIM技术在广西白靖高速八更大桥工程中的应用》。

1 项目概述

1.1 广西白靖高速公路建设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西南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广西“四纵六横三支线”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革命老区交通条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2巴根大桥是整个白靖高速公路上唯一一座跨越现有铁路线的桥梁。桥址位于沿线多维峰洼的碎屑岩区。地质条件复杂,综合建设难度极大。大桥主跨跨德天铁路线,铁路通过干扰悬臂段施工。施工场地狭窄,桥梁预制场地布置困难。T型梁预制和架设设施无法按照常规方法实施。

1.3 桥梁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 计算行驶速度:100Km/h。

(2) 负载:I 级公路。

(3)桥宽:积分12.75m。

整体式0.5m(护栏)+11.75m(净桥面)+0.5m(护栏)=12.75m。

梁板吊装方案

桥洞布置为:6×30+5×30+5×30+(35+60+35)+30m,全桥共分5节,横轨段采用(35+60+35)m 单箱单室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钢结构体系,吊篮悬臂浇筑施工;其余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梁,结构简单首先支持,然后构建为一个连续的系统。

整个巴根大桥的混凝土砌体总量约为2.20,000平方米;钢筋约3500吨,土石方开挖约6200平方米。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转换多,桥梁施工步骤多,质量控制因素多,控制难度大。

2 BIM技术介绍及软件配置

2.1 在八更大桥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实施以BIM技术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方法。依托ProjectWise协同管理平台,系统管理员根据各专业分工建立库文件。BIM人员在施工前完成了巴根大桥信息模型的构建,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录入施工过程的追溯信息。业主、监理、设计院、施工单位可以在PW平台权限内随时查看和处理项目进度、施工情况、信息反馈等允许查看的内容。

2.2 公司采用 Bentley 的 BIM 解决方案 MicroStation 作为基础设计平台,使用 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BridgeMaster、GEOPAK 等专业模块构建 3D 模型,并使用 ProjectWise 作为数据管理平台托管项目工作环境,实现数据协同共享;Navigator软件用于模型发布和碰撞验证,以及大型项目模型的轻量化处理。通过各个软件的功能实现本项目的BIM建模和工程应用。

2.3 建模前期统一建模标准,建立项目级工作空间,使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的Family+DataGroup数据结构定义桥梁构件对象,为模型自定义必要的属性信息以满足建设的需要。

2.4 使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 工具设置一系列建筑工具Parametric Cell Studio (PCS) 工具来建立参数化桥梁构件,实现桥梁下部结构的参数化建模。

梁板吊装方案

2.5使用ProjectWise协作平台(PW平台)固化统一建模标准,并作为协作平台整合和发布数据信息。PW平台建立工程管理信息数据库,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建立施工过程管理档案,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

3 BIM团队建设

八更大桥建设过程中,对传统项目部的人员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变革。除了设立项目管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施工管理的实施外,还设立了BIM技术应用经理负责。BIM技术在本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开发应用,增设BIM团队作为“四部一室”的纽带。以传统的“四部一室”为执行层,提出施工管理和BIM技术应用的要求。BIM团队为“

4 BIM技术应用

4.1 建立3D地面模型和施工现场布置

施工现场使用GPS测量施工线的地形坐标信息。根据现场勘测结果,使用GEOPAK软件提取测绘数据信息,如DWG和DGN格式的高程、等高线、坐标等数据。该模型涵盖了建筑难以控制的地理特征,例如坐标、高程、洼地和地面起伏。GEOPAK提供便捷的数据读取功能,通过生成的数字地面模型(DTM),可以设计和计算土方开挖量。工程地处峰丛洼地,高边坡开挖高填施工段多。在 GEOPAK 软件中,地基模型由开挖前后的测量数据生成,可以准确地与地基模型进行比对。计算开挖量、回填量和平衡量。极大地方便了路基开挖和回填施工的施工规划和计算。

由于巴根大桥的地理特点,施工现场各种设施的布置难度很大。本项目采用三维数字地面模型进行施工总体布置,设计多套布置方案,确定预制梁场设于1#桥墩~7#桥墩左侧, 10#~14#桥墩右侧设置项目部办公区、钢筋加工厂、木工棚。这种布局是最方便、最经济的。减少耕地占用面积。

梁板吊装方案

4.2深化设计

4.2.1T梁模板设计

本工程主桥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由于生产要求精度高,截面形式多样,坡度调整综合考虑,采用可调支撑螺钉实现法兰盘的坡度。本项目考虑到T型梁制造工艺的关键性吊车公司,为保证施工质量,采用Bentley的MicroStation软件对T型梁异型钢模板进行深化设计。坡度调节支撑螺杆、膜片等建立模型,结构准确合理。模板制作准确,符合模板平整度标准要求,减少制造误差。

4.2.2T梁升降台结构设计

山区T型梁的运输是本项目建设的难点之一。由于地形复杂,常规运输车辆无法运输梁,项目采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软件进行方案设计。施工时采用吊运梁的工位法。成功解决了预制梁场场地狭窄、周边地形复杂的T型梁运输难题。升降台架体采用钢结构拼装。通过AECOsim软件的结构设计模块,可以方便快捷地检索工字钢、槽钢、角钢等钢结构材料构件。此外,您可以自定义和添加特殊的 Node 成员。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BIM程序模拟,发现在设计阶段吊架宽度大于梁板吊孔宽度。为解决这一施工难题,BIM工作人员使用AECOsim软件设计并添加了T梁两端用于垂直升降的承载杆。通过精细建模和动画模拟,钢丝绳穿过吊孔,牢固覆盖T梁两端,将钢丝绳两端与钢杆连接,固定螺栓的施工过程,保证了T梁的顺利吊装,解决了车站吊装梁的技术难题。

4.2.3 安全防护设计

梁板吊装方案

本项目跨轨施工段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法。悬臂浇筑段0#块施工时,由于施工高度离地面30多米,安全施工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本项目采用BIM技术控制0#地块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合理设计施工平台、防护栏杆、临时施工楼梯的空间布局,并经计算符合安全要求。跨越铁路线的桥梁施工段是为了避免对列车的干扰,避免铁路接触网高压(2.7500万伏)对吊篮施工的影响,以确保交通和施工安全。本项目利用BIM技术在跨线区沿线设计安全防护棚,实现对铁路线路的封闭防护。防护棚采用混凝土基础,钢管支撑柱,屋顶采用保温材料,充分保证了施工和行车安全。

4.3 施工过程模拟

施工模拟主要体现在工艺和过程两个方面。为保证项目质量,本项目依托BIM技术,采用工艺流程模拟施工进行三维技术澄清,并利用MicroStation软件的三维可视化功能进行三维动画模拟。由于T梁制造工艺复杂,T梁质量直接影响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T梁制造质量控制有待细化;桥架梁的施工是本项目的质量控制 本项目的重点是提高T型梁架设精度和架桥机行走和移动的安全控制。

动画模拟是通过模型元素实现的。该模型是使用 AECOsim 软件建立的。首先通过三维精确定位确定模型的相对位置,然后是预制梁场、门式起重机、起重机、T梁、模板、桥台、墩柱、架桥机等三维模型。T型梁钢筋模型使用ProStructures软件完成钢筋的布置。当每个材质文件的创建完成后,编辑动画。MicroStation 提供了完整的动画编辑器,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动画制作效果。本项目根据施工工艺和程序定义材质角色,并使用关键帧来编辑角色动画的时长。动画编辑好后梁板吊装方案

通过三维施工模拟,颠覆了施工现场传统的纸质演示,演示的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在不同的操作层次上可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和流程安排。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施工过程模拟可以提前预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利用三维模型指导施工工作,检查分析现场质量偏差,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并提出改进措施。

4.4 工程量统计

本项目的桥梁使用 BridgeMaster 软件构建模型。通过信息模型,八更大桥的建设实现了材料数量的精确控制、材料预提取、过程控制、沉降等方面,均基于BIM信息模型。模型建好后,即可实现项目输出。

梁板吊装方案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模型信息处理对钢筋进行编号,钢筋报表控制进场材料量,减少浪费和材料超载堆放,钢筋下料生产实现精准施工根据数据库。混凝土材料数量统计准确、高效。施工前输出即将浇筑部分的混凝土量,合理规划每次浇筑量,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损失。

在业务计算方面,实现了工程量清单的快速提取和输出,包括工程量、供应商、施工方、到货日期、施工日期、型号等。项目,形成一个系统的数据库,在项目风险管理、外包采购管理、沟通协调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帮助。

4.5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管理

在巴根大桥的施工过程中,我司利用BIM技术,全程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以BIM模型为数据信息载体二手吊车,3D模型对施工管理所需的信息进行整合整合,最终发布在ProjectWise服务器上。项目参与者可以实时调用信息模型,并根据各自的权限提取信息。通过PW平台,保证“一个模式,各方通用”,从而保证施工信息传输的一致性,实现高效协同作业。

各部分施工前,BIM团队根据施工图使用BIM建模软件建立BIM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将施工图数据信息整合到3D模型中,也可以根据施工需要作为桥梁使用。施工现场定制增加了各种施工信息。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模型生成构件信息表,甚至可以使用手机、iPad等便携设备等移动设备在现场调用模型,无需阅读繁琐的施工图即可查看施工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错误检查和遗漏。等等。

构件施工完成后,利用模型超链接功能,输入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批次、施工时间、工艺验收信息的追溯信息,并标注各个施工现场,建立构件施工流程。档案管理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可追溯。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极大地方便了分析和查找问题原因,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5 BIM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构件的设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模型属性信息进行管理梁板吊装方案,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了项目建设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建设成本。元件采用单元单元库管理方式形成系统数据库文件,便于模型检索。

BIM技术可以为项目提出最佳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模拟施工和准确计算量,为项目决策层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本项目只涉及八更大桥T型梁的垂直吊装,省钱。效益15万元,工期缩短56天。

以上内容为《BIM技术案例分享:广西白靖高速八更大桥项目BIM技术应用》。更多BIM热点资讯/教程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IM培训”,或点击下方免费下载学习资料。

吊车商圈吊车群

打赏

上一篇:兰州吊车市场|兰州新区一工地40米塔吊司机侧翻身亡

下一篇:微型轴承 安装|上印滑块 HGW65CC/HGW65HC 加工中心线导轨 返回列表页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行业资讯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