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3次视察调研雄安,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10月16日,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雄安新区拜会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中交集团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国之大者”的胸怀,积极投身这场世纪工程。我们秉持“雄安有需求、中交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双向有奔赴、合作有共赢”原则,集成全产业链优势,统筹30余家单位先后中标实施280余个项目,赢得了“千年秀林”、市政基础设施、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等10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第一标”。
如今,当我们站在雄安新区眺望,眼前不再是简单的建筑群,而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梦想的未来之城。这片土地实现了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的拔节生长与华丽蝶变。雄安新区评价中交集团为“理念最新、成果最多、服务最优、贡献最大”,是“最值得信赖、最值得依靠的合作伙伴”。
通衢脉络 编织畅通未来之网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八年多来,中交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网建设,推动路网从蓝图走向实景,助力雄安新区交通骨架日益强健,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容易线(新区段)公路一期工程
路网,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发展的骨架。中交集团承建的容易线(新区段)公路一期工程,连接容城县与易县,主线全长18.5公里,不仅是雄安新区全面建设中的交通先行工程,更是重要的建材运输通道。项目建成投用后,显著提升了新区建材运输保障能力与服务效能,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为车辆通行提供更加快捷顺畅的交通环境,全面释放路网在连通、交汇与集散方面的功能价值。
京雄高速公路 作为连接京雄同城化的通勤要道,2023年12月,由中交集团参与建设的京雄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运营,雄安新区与北京市中心城区实现直达,正式迈入“一小时交通圈”。京雄高速综合应用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数字地图、可变信息标志与车路通信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力打造新时代智慧高速公路的示范标杆。
此外,燕赵大街、海岳大街、启雄线……一条条市政道路也相继建成,助力雄安路网越织越密,推动雄安新区向着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现代化城市稳步前行。
京雄城际高铁 交通通达,通的是道路,达的是世界。2020年12月,中交集团参建的京雄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从雄安新区至北京最快仅需50分钟,雄安新区至大兴机场最快19分钟可达。而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更是将雄安与世界直连,中交集团深度参与这一国内首例以“200公里+160公里”复合时速设计、施工的市域快轨项目,创新运用“BIM+CIM”智能化管理技术,建成后将开启中国地铁24小时运营先例。
京雄快线 与此同时,雄忻高铁正在全速推进,中交集团承建的2标和6标段全长近40公里,曾创下70天完成6800根围护桩的施工纪录。建成后,将大幅缩短京津冀与山西等地的时空距离,加速人才、资源、产业的跨区域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条条闪亮的钢轨纵横交汇,在精密编织的高铁网络中,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能。这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不仅是“中国方案”下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更是中交智慧与力量凝聚而成的点睛之笔。
匠心筑城 赋能拔节生长之都
“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中交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雄安新区时的殷殷嘱托,坚持进军城市、融入城市、服务城市,努力在创造“雄安质量”上下足功夫,以样板工程引领“未来之城”建设。
中交未来科创城打造温暖港湾,奏响幸福序曲。
2024年10月,在雄东片区,中交集团承建的B单元安置房4标段如期交付,6000余名回迁居民喜迁新居,开启崭新生活。与此同时,中交未来科创城与中交启园两大市场化项目拔地而起,共同构筑产城融合新典范。中交启园坐落于启动区核心位置,毗邻北京援建“三校一院”,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具备打造办公、商业、居住一体化产业生态的先天优势,可高效承接周边产业人口。中交未来科创城作为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雄踞昝岗组团中心,紧邻雄安高铁站,创新采用“一二三四级联动”城市综合开发新模式,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社区中心、邻里中心、街坊中心分层搭建,商业、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同步配套,以中国航发燃机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纷纷签约落户,创新产业加速聚集、高端人才持续涌入……昝岗片区正在加快建设成为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各方来客一到雄安,就能感受到雄安新区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新气象。
华能集团雄安总部配套住宅项目效果图
服务疏解功能,筑基未来高地。
中交集团坚决贯彻国家战略部署,主动承接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央企使命,在服务疏解项目建设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由中交集团参建的华能集团雄安总部配套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力保障疏解单位人员扎根雄安、安居乐业。中交集团参建的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等标志性疏解项目也稳步推进。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疏解发展加力提速,日新月异的雄安正释放出澎湃活力。
装配式综合管廊巧筑地下动脉,引领智慧建造。
地上之城拔地而起,地下之城加快成型。中交集团先后建设了容东BC社区3标综合管廊、启动区128综合管廊、雄东片区A社区、B社区综合管廊、起步区综合管廊、昝岗组团综合管廊等9个项目、总长约30公里的综合管廊工程。为全面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中交集团率先开展装配式综合管廊研究与示范,首创国际领先的长节段、大吨位装配式综合管廊技术,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创新“廊上运廊、廊上架廊”技术,突破整体
吊装、防水对接等难题,并在起步区EA4综合管廊等多个项目上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智能化、绿色化建造水平。
活水润城 滋养灵动宜居之境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指明了方向。白洋淀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生态治理,中交集团践行雄安“以淀兴城、城淀共融”理念,全面投身于白洋淀系统性生态治理,主导编制《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参与设计雄安首支生态环保类产业基金——白洋淀基金,累计实施了清淤疏浚、河道治理、百淀连通等10余项工程,是唯一一家连续参与全部六期白洋淀生态清淤的企业,以实际行动守护“华北明珠”。
白洋淀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在治理过程中,中交集团坚持“控源、截污、治河”一体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在不扰动周边Ⅲ类水质情况下精准清淤;创新采用“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多级表流湿地+沉水植物塘”近自然水质净化工艺;构建无人机、摄像头等多层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一项项举措守护万顷碧波,兑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庄严承诺。
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作为常年有水入淀的主要河流,孝义河一直承接着上游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和部分直排废水,是白洋淀主要的外部污染来源之一。治理过程中,中交建设者因地制宜,创新采用近自然水质净化工艺,实现上游来水的水质净化。如今,孝义河湿地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和处理能力最强的功能性生态湿地之一,是白洋淀区域重要的珍稀鸟类栖息地,成为河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治理的脚步还迈向了历史顽疾。唐河,曾因断流枯竭沦为垃圾场,生态“伤痕”触目惊心。作为雄安新区2018年水环境治理的一号工程,中交建设者仅用43天,解决了困扰当地40多年的污染顽疾,断流26年的唐河清水再度汇入白洋淀,两岸蜕变为一条绵延的生态廊道,重焕勃勃生机。
如今的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野生鸟类达295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89种,“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育雏”……城淀相依、共生共融的美好生态画卷在华北大地徐徐铺展,“荷塘苇海、候鸟天堂”胜景逐渐再现。
生态筑基 描绘城景相融之卷
“千年秀林”地标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理念。“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起笔。中交集团以绿为基、向绿而行,先后参与9号地块一区造林、2019年植树造林项目(春季)、起步区北部绿化带(三至五组团)等6大生态项目、12个标段建设,累计完成造林超4万亩,栽植苗木200余万株,创造了单日栽种14万株的栽种量最高纪录。由中交集团仅用9天时间高质量设计建成的全木结构“秀林驿站”,成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16日再次视察雄安新区的重要站点。如今,“千年秀林”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一座蓝绿交织的“生态之城”正迸发出蓬勃生机。
雄安郊野公园 行走在雄安,处处可邂逅公园城市的诗意。在雄安新区北部,中交集团参建的雄安郊野公园,总面积达2.68万亩,由14片城市森林、14座城市展园等组成,被称为雄安北部“绿色门户”。作为总体规划设计的唯一牵头单位,中交集团以“林为体、水为脉、文为魂”为理念,匠心营造“十区、十景、十境”,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蜿蜒串联,拓展营地、房车营地、游乐场点缀其间,让很多游客都流连忘返,成为雄安新区的网红打卡地。
悦容公园-松风园 作为雄安首个大型城市综合性公园,悦容公园坐落于南北历史文化轴线上。中交集团负责设计最北端的园中园——松风园,以“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运用山水造园手法,营造出松林环抱、青丘幽趣静谧意境,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中交集团亦在雄安积极探索新型公园形态:设计晓月公园,打造雄安高铁站门户的“地下花园”;以BIM技术全程赋能,设计建设未来公园,探索高质量实验区景观范式;打造玉带公园,成为昝岗片区社区级的绿色开放空间……让“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处处是游园”的生态愿景在雄安逐步变为现实。
数字赋能 智启未来城市之变
智能、绿色、创新是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中交集团以创新为引擎,致力于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新高地。
城市交换中心(CEC) 作为首次提出城市交换中心(雄安城市交通枢纽、商业运营的综合体,简称“CEC”)理念的单位,中交集团推动写入雄安《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容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项规划,承建并运营了新区的首座城市交换中心,创新打造“易享雅行”智慧调度系统,树立“弹性公交”“小弹行”等需求响应型的公交品牌,成功构建起全新的城市公交运营模式,是雄安绿色智慧交通的重要创新实践成果。
作为车路协同示范项目场景组牵头单位,中交集团充分整合内外优质资源,积极投身车路协同示范项目4大类、30余个业务场景的关键技术研究,完成7大技术突破,率先在雄安新区实现了无感通行、盲区监测、车车互通、安全避让、车速引导等典型场景试点应用,推动“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协同发展......一系列未来场景正从蓝图变成实景。
向“智”而进、向“绿”而行、向“新”而兴。中交集团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践行智能、绿色、创新理念,全面参与雄安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勇做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排头兵,为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未来之城贡献新的更多中交智慧、中交方案、中交力量!
来源党委工作部 | 中交雄安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推荐阅读【特稿】蜀水交辉处,通途兴天府!中交集团执笔绘就巴蜀锦绣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