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六局北京公司】【奋战三季度】山海“转”:四战四捷!京秦高速万吨转体群完美收官!
来源:中铁六局北京公司2025-08-16 01:45103
中铁六局北京公司8月14日,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随着最后一座万吨转体桥精准就位,京秦高速京哈铁路大桥顺利完成“四连转”,为本次山海“转”系列“空中芭蕾”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转体群施工不仅实现了38天内“四战四捷”的施工奇迹,更刷新了国内跨铁路转体桥施工效率与精度的双重纪录。
转体过程“四转四捷”再创世界级壮举
本工程由中交投资管理,中交二航局总包,中铁六局施工。本次转体施工的第四座桥梁为跨径57+58米的现浇混凝土连续梁,重达13580吨,采用“对转合龙”工艺顺时针旋转85度,与前三座桥梁精准对接,构成“合龙闭环”,最终精准跨越津山铁路下行线。
施工现场从首座现浇 T构梁转体叩响“山海转”序幕,到第二座钢箱梁桥95度垂直转体惊艳突破,再到第三座万吨混凝土连续梁华丽转身,直至本次桥梁转体精彩合龙——公司四次转体施工层层闯关,难度持续攀升,而每一次都以“毫米级”精度交出完美答卷,创造了转体桥施工领域无可争议的世界级壮举。
硬核科技护航“毫米级”精度
如此艰巨的转体施工任务,公司亮出
“数字建造”的硬核实力,通过一系列尖端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了全过程的精准控制。
早在施工筹备阶段,项目技术团队便运用
BIM+3D激光扫描技术构建全尺寸数字孪生模型,将梁体、支座、牵引系统等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还原到数字空间,为转体施工的每一步操作提供了毫米级的模拟预演。
施工现场转体启动后,北斗定位系统化身
“空中标尺”,通过激光追踪,实时捕捉梁体三维坐标,精度达到±0.5毫米,让这座万吨巨梁在转体过程中的每一丝微小位移都能被精准捕捉。
自动连续顶推系统则像一位精准的
“操控者”,能够根据转体过程中的实时数据,智能调节转体速度,确保巨梁在85度转体过程中始终“稳如泰山”,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
38天“四连转”背后的铁军速度
“山海转”系列转体施工创下38天内连续完成“四连转”的惊人纪录,其背后凝聚着项目部对技术细节的极致把控与施工组织的高效协同,更彰显了公司在资源整合、风险管控及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实力。
施工现场 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全程驻守施工一线,从方案制定到现场调度精准施策,以科学决策为工程推进全程护航。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中心、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党建工作部、管控组等多部门高效协同,形成强大攻坚合力,确保各项施工任务精准推进、优质完成,最终铸就彰显央企担当的铁军速度。
“四转”定乾坤 匠心筑通途
四座转体桥的串联,在京秦高速建设过程中,打通了全线通车的
“关键一步”,这一系列高难度转体施工的成功实施,不仅代表了公司在复杂桥梁工程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更彰显了公司在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方面的科技创新实力。
现场合影 随着四座转体桥精准合龙,京秦高速全线贯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条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重任的交通大动脉正逐渐成形。高速开通后,将在燕赵大地上勾勒出
“山海相连”的交通新图景,大幅缩短北京至秦皇岛的通行时间,从而有效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战略注入全新活力。
(企业内部信息自媒体请勿转载)
文字:李论、孙逊影像:李论编辑:沈子悠审核:罗敏斌素材来源:秦皇岛地区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