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八局二公司8月16日,中铁八局川黔线棚洞改造项目采用大列火车运输+专项定制龙门吊的运架梁方式,
提前27天完成架梁施工。该工法
为西南地区首次,为项目加快形成抗洪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生产筑防线,高危工况解难题。
川黔线棚洞改造项目K180工点面临 “半侧靠河、半侧靠山” 的特殊地形,且横跨营业线,曲线半径仅250米、线路纵坡达18.6‰,施工场地狭窄、安全风险极高。
大列运输运架梁方式通过系统化方案设计,采用“拆除
汽车吊轮胎、偏离车辆纵中心线装车”方案,规避汽车吊超限运输问题。
通过精准计算调整梁片位置,实现接触网不拨网提升梁片至纵梁顶,
避免既有接触网频繁拨网损伤,
减少对营业线运营干扰。
同时,项目每日开展班前教育,严格落实现场布控标准化要求,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现场管理水平,确保施工与既有线运营双安全。
工法创新强驱动,提质增效新突破。
作为西南地区首次在特殊工况下应用的创新工法,大列火车运输+专项定制龙门吊的运架梁方式直击项目 “物资机械运输难、生产效率低” 的痛点。
通过东风4B型内燃机车牵引平板车,一体化完成梁片、25t汽车吊、12t龙门吊等设备的运输,结合轨行式挖机进行路料转运,最大化利用狭窄场地,
大幅缩减梁体转运时间
。在龙门吊拼装环节,采用 “支腿分节折腿运输 + 简易工装快速对位” 方案,将整体拼装时间控制在9分钟。通过该项
创新工法,项目部较原定工期提前27天完成全部架梁施工,推动整体建设进程再提速。
党建引领聚合力,攻坚克难促发展。
川黔线棚洞改造项目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大列运输运架施工方案难点,
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
进行充分论证、优化完善。从龙门吊设备的定制化设计到运架方案的反复推演,从铁路装载加固方案的优化到仿真模拟演练的落地,党员干部时刻冲锋在前。
施工期间正值汛期与高温天气叠加,项目党支部通过分发矿泉水、藿香正气液、西瓜等防暑降温物资,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为全员员工筑牢安全、健康防线,为项目有序推进提供坚强支持。
内容来源:川黔棚洞改造项目部 孙锦涛
编 辑:罗彬媛
审 核:熊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