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聚焦精细化 | 矿业公司太钢项目部精细管理固根本 匠造体系促发展
来源: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2025-08-20 13:4664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 太钢袁家村铁矿项目部聚焦精细化管理,以“三化”理念为指引,紧扣“效益最大化”,将其贯穿施工全流程,构建成本管控为核心的大成本管理机制,精准发力降本增效,为企业筑牢核心竞争力根基。
太钢袁家村铁矿项目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境内,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露天冶金矿山,日采剥能力12万立方米。项目部在成本管控中聚焦核心攻坚,一方面,构建多维经济分析体系,从产量、评估指标、物资消耗等维度深度剖析。另一方面,建立单机单车核算机制,设备操作人员薪酬与产量、成本消耗绑定,激发成本节约动力。在开源创效方面,重点从
深耕变更索赔、积极承揽新增工程、巩固拓展合作 三个方向发力,为项目长期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通过考核机制激活干事动能。执行360度差异化考核,按“一企一策、一人一表、人手一契约、人人担指标”原则量化评分,以责任中心为单元核算,明确责任与目标,激活动力与潜能,实现员工与企业协同增长。
安全管理坚持全过程闭环管控,确保每个作业环节有人管理、有制可依,杜绝管理真空区。持续优化每一个管理细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效益与质量的最大化。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任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安全管理目标、短板及计划,以制度管理为运行机制。制定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覆盖现场各施工环节全周期。
项目从人员、设备、双控、应急、绩效五方面落实精细化管控。创新建立“四级递进式”安全例会机制,通过班前会、安全日例会、周安全活动、月安委会会议,实现安全管理“日部署、日落实、周总结、月统筹”,确保安全工作部署、执行、监督、整改均落实到位。同时打造安全文化广场,随处可见安全标语与知识宣传牌,全方面提升人员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项目依托铁建云链优化采购、通过维修基地强化设备保障,同步做好仓储与设备管理。将所有班组修理作业纳入统一管理,占地26700平米的基地,肩负着420台(套)工程设备的后勤保障重任。在维修管理上,执行三级安全确认制度,高风险作业落实“三位一体”管控及“五不作业”原则,确保维修安全。同时,基地积极推进技术革新与资源高效利用,引入焊接机器人,提升焊接作业效率与质量,减少了员工在有害环境中的暴露时间,降低职业病风险;大力开展废旧物资“变废为宝”,对有维修价值的配件评估维修后复用,还利用废旧物资制作出轮胎搬运工具、风炮辅助工具等,实现降本增效。
应用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出入库智能化、库存信息共享,降低库存金额,为设备维修、维护及时提供适配物资。对420台(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日常维护、月度检查,配备多种安全装置。依托维修基地,规范维修流程,落实安全管控,其对物资的精准需求又反向促进仓储管理更贴合实际,二者协同保障设备高效运行。
项目从施工过程技术优化入手,强化质量与进度管理。从资源配置、爆破方案、运输路线和排水方式四个方面优化。构建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以“日清日结”和“四级会议”机制形成闭环管理。
全力建设智慧化矿山,搭建数字孪生可视化等平台,引入13辆无人驾驶矿卡、6台远程操控钻机等设备,在采空区治理等场景发挥作用,实现危险区域无人化。同时,边坡监测设置27个表面位移监测点,智能安全帽自动抓拍违规人员。自主研发的智控采矿管理一体化系统,让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智慧矿山全要素一体化”标杆项目,每月接待多批次参观考察,为行业提供可推广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以强化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党建活动凝聚力量,依托系统培养机制输送人才,为项目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撑。
素材来源: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