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渝昆高铁二分部:再回乌蒙 再创辉煌 贯通渝昆高铁首座超20公里特长隧道
来源:中铁五局2025-08-20 17:33166
中铁五局巍巍乌蒙山,见证了中国人的一次又一次壮举。
上世纪90年代,为打破铁路不过昭通的历史,的先辈们在“摔死山羊弯死蛇”的乌蒙山下,攻坚克难,建成了当时我国最长的“灯泡型”展线隧道——内昆铁路黄土坡3号隧道。如今,这支铁军队伍,赓续红色基因,再次挺进乌蒙,日夜攻坚,渝昆高铁第二长隧道——炳辉隧道,再创铁路建设辉煌。2025年8月19日,全长21.17公里的渝昆高铁炳辉隧道贯通。这是我国西南地区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超过20公里的高铁特长隧道。
在地质迷宫中的突围 在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错的滇东北乌蒙山区,渝昆高铁云贵段正势如破竹向前推进。承建的云贵段站前2标彝良隧道、炳辉隧道作为全线第一、第二长隧是这条西南大动脉入滇“咽喉工程”。其复杂的地质地貌堪称“地质博物馆”。
炳辉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全长21.17公里,采用双洞单线设计,地处强侵蚀高山峡谷,洛泽河剧烈下切形成高达1500多米的相对高差,山高坡陡,石壁千仞,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隧道揭示展现了地震活动性断裂带、断层破碎带、褶皱、不整合接触带;瓦斯、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溶洞、岩溶裂隙、岩溶管道、暗河;剪张裂缝、宽张裂隙、玄武岩原生节理;危岩落石及岩堆;特殊岩土;高地温;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或硬质岩岩爆;多字型构造体系;顺层及顺层偏压、缓倾岩层、滑坡等10大类风险,极高风险段落14处、高风险段落30处。这些复杂的地质环境如同重重包围圈,让建设者们每一步推进,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隧道交替穿越玄武岩、泥砂岩、灰岩及煤系等地层,交替穿越多处滑坡体、断层、背斜、向斜等不良地质构造,关关难过关关过。还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和内昆铁路达16处。原设计日涌水量超1万立方米的段落就有12处,而实际最大日涌水量增加到惊人的4.3万立方米。”2号斜井工区长王琦详细描述了自己面对的自然挑战。
反坡掘进的地形使得涌水极易在掌子面积聚,反坡排水成为关乎施工成败的关键考验。2024年6月,当炳辉隧道掘进至富水核心区时,1号横洞和2号斜井相继遭遇特大涌水,“地下洪峰”汹涌而至。项目部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技术骨干彻夜值岗,研究图纸,优化排水方案;经验丰富的抽水班组全力抢修被堵塞和损坏的大功率水泵。应急灯下,人影穿梭,水泵轰鸣与水声咆哮交织。抢险队员连续奋战20小时,手脚被水浸泡得发白麻木,硬是在激流中筑起一道钢铁排水长城,遏制了险情。
面对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者以“攻艰克难、齐心聚力、创新思路、担当作为”的信念,创新技术、优化管理,层层突破。依托“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双擎驱动,创新应用三维地质雷达与TSP探测技术,锁定岩溶裂隙带和玄武岩富水管道,实现风险源早预警、早处置。针对炳辉隧道日均涌水量超5万m3、最大达10万m3的“水帘洞”奇观,采用“泄压导流+精细化注浆+带水作业”组合拳,将汹涌暗河化为可控细流;通过“冰块制冷+接力通风+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将掌子面温度从最高45℃降至28℃左右,筑起了健康保障防线,成功攻克了围岩复杂多变、高地温、大涌水涌泥等一系列难题,确保了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项目部还开展了《不良地质隧道防涌水突砂配套技术研究》、《一种软弱地层浅埋双洞分修联拱隧道多阶段分序协同施工技术》、《特长分修高风险隧道洞内导洞快速施工解决复杂水文及超前探明地质施工技术》、《玄武岩筋混凝土小型构件应用试验研究》等7项课题攻关,实现艰险山区复杂地质环境下高铁隧道的快速施工。
工法证书在攻坚克难中智造 “当年内昆都挺过来了,什么苦没吃过?什么坎没过过?”参加渝昆高铁建设的劳模梅中华回忆起建设内昆铁路的历史,语气中充满自豪与坚毅,“那会儿条件更差,设备落后,全靠一股子拼劲。今天有了更好的技术、更强的装备,渝昆高铁炳辉隧道这块硬骨头,我们啃下来了!”
项目部秉持“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的“四化”管理理念。针对炳辉隧道里程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同步开设22个作业面组织施工;针对其Ⅰ级高风险隧道的特性,严格落实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同时,项目部积极组建了“大机配套技术研究党员科技攻关小组”、“3D断面扫描控制QC小组”等创新团队,持续优化施工工艺,有力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面对施工难度,项目部大力推行先进装备与工法,使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钢拱架立架台车、智能二衬浇筑系统、自行式仰拱栈桥、特长隧道综合通风技术等先进设备与技术高效应用,实现了隧道高效安全快速推进。
2022年3月,项目部举办全线隧道钢架机械化施工现场观摩会。同年8月,炳辉隧道2号横洞创造了单月掘进216米的好成绩。2023年5月16日,炳辉隧道2号横洞顺利掘进至正洞;2023年8月4日,正洞开挖掘进突破10000米;2024年3月26日,双洞掘进突破20000米;2024年10月31日,正洞掘进突破30000米;2025年8月6日,炳辉隧道1号斜井至2号横洞左线贯通;2025年8月19日,全隧贯通,渝昆高铁首座超20公里特长隧道贯通。
在企地共建中胜利 从“战涌水、斗突砂”到“防变形、拒坍塌”,从“穿公路、过断层”到“治岩溶、跨裂隙”,从“降地温、减应力”到“排瓦斯、阻偏压”,项目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驻地政府、业主紧密联动,构建起富有活力的企地共建“红色矩阵”。通过形式多样的联建活动,企地合力迸发,克服重重困难,演绎企地一家亲的美丽佳话。
援建蓄水池、抢险动员、清障通路获锦旗
2023年10月,彝良旱情严重,花椒、樱桃等经济作物生产及群众生活用水面临严峻挑战。项目部急民之所急,在保障自身施工需求的同时,迅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全力投入抗旱保民生工作,累计为各村铺设引水管道50余千米,修建蓄水池1000立方米,有效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燃眉之急。
针对彝良山区雨季道路易受垮塌、落石、断枝阻塞影响村民出行的问题,项目部主动担当,四年来风雨无阻,累计清理、修复受损道路约20公里,以畅通路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政府与村民的高度赞誉,获赠表达谢意的锦旗。
项目部还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长期使命,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当地劳动力、利用政策采购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扶贫助学点亮山区孩子梦想等多元举措,将发展红利精准注入乡村。
这一份份担当,温暖了乡邻,获得了赞誉。项目部先后荣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西昆公司“劳动竞赛先进集体”、中国中铁“示范党支部”“五星级项目幸福之家”、“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为打造“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西部高铁新典范树立了全线标杆、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央视频抖音号视频号今日头条信息来源丨五公司
编辑 | 赵海涛主办 | 融媒体中心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