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铁快讯

【中建八局】百年守护、满城风华!中建八局助力故宫焕“新生”

来源:中建八局2025-10-10 22:43173
中建八局六百年宫阙见证历史一世纪守护传承文明今天,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正式向公众开放 并定名为故宫博物院开启了这座古老宫阙一个世纪以来 对中华文明的守护与传承之路 ......如今,穿越百年记忆打造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二标段) 作为百年故宫献礼工程 正在加速落成,预计2026年竣工 未来将以崭新面貌、全新技术承载文化瑰宝 续写华夏文脉的历史传奇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二标段) 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 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重点建设项目 打造集文物保存、文化传播、观众服务等 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扩大现有故宫文物展出空间和数量 与故宫博物院形成优势互补 是我国文旅建筑的又一巅峰巨作 山水形胜 | 一条文脉串联三山五园 项目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 其选址北望长城、十三陵 南邻颐和园、圆明园如同一条文化纽带把紫禁城鼎盛恢弘的宫殿气象和 北京城三山五园的园林意境串连起来 坐拥山水形胜、气势开阔雄浑 项目选址处保存有清代窑场遗址 过去曾为紫禁城烧造琉璃青砖 是故宫古建修缮的重要材料基地 未来,游客游览过紫禁城的古建筑 可到北院区观赏文物的精美、古法的工艺 让文化纽带串联起北京老城区 实现文旅经济协同发展 为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与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文物矩阵 | 12间展厅提升“国宝出镜率” 项目打造12间文物展厅 共3.3万平方米的总展览面积 每年可展出2万至3万件文物 是故宫本院年展陈量的2至3倍 并配备数字化技术增强观众体验 除了拓宽空间、还要延长时间 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创新应用电渗透防潮系统 从结构层面杜绝潮气侵蚀 保障混凝土墙体的持久干燥 让文物的展览空间更加“舒适安全” 从而延长文物对外展览周期 电渗透防潮系统项目外墙采用的发泡陶瓷围护墙 兼具防火防潮防霉与隔热隔音性能 如同一件轻质高效的“恒温外衣” 配合融入结构建造与内部空间设计的 AI驱动的预测性算法技术 可实现展厅环境中温度波动不超过±1℃ 湿度波动不超过±5%的高精度控制 意味着未来更多因为环境敏感 而展出受限的珍贵文物 将有机会“走出深宫”,与公众见面 百年品质 | 不止于“形”,更在于“恒” 项目采用“三段式”古典宫殿结构 将太和殿的重檐、中和殿的宝顶 保和殿的屋脊曲线等经典意象融入设计 为还原那抹庄重的“故宫红” 项目团队历经6个月、上百次的配比试验 研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墙 强度达常规混凝土的3至4倍 在材料中加入了304不锈钢纤维 有效提升结构抗裂性能 形成对UHPC饰面故宫红防褪色技术 确保红墙在百年风雨中鲜艳依旧 为确保建筑“百年基业”稳固 项目在2.73万平方米的地基内 浇筑了1600余根灌注桩 在地基深处布置了332个隔震支座及6种阻尼器 能隔离80%至90%地震能量 构筑起可抵御9级地震的铜墙铁壁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应用焊接机器人精准作业 让连续作业效率提升3倍 编程规划的焊接路径误差不超过0.5毫米 让每一条焊缝都均匀致密、坚固可靠 自主研发的“低碳-长寿命”混凝土 当结构出现裂缝遇水时 材料能自动析出晶体填充缝隙 实现0.6毫米裂缝的自主修复 延长建筑寿命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加速推进 | 故宫“别院”预计明年落成 项目践行“挂图作战、适时生产”理念 落实全员各区域网格化管理 制定“总、年、月、周”四级计划 细化76份周计划、19份月计划 高峰期现场近千名作业人员 近百台机械同步施工实现项目提前10天冲出正负零 提前7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关键节点完成率100%目前,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施工进度与质量提升工作 预计明年5月,这座集文物保护 展示传播、公共服务于一体 的“文化殿堂”将正式竣工 军魂匠心献礼百年故宫 家国情怀守护华夏文脉 秉匠心、持创新让文明在建筑肌理中流淌 让更多国之瑰宝走出库房、焕发新生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一公司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

吊车商圈吊车群

打赏

上一篇:【中建八局】书写清洁能源新答卷!中建八局交口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下一篇:【中建八局】中建八局9月项目产值20强揭晓!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行业资讯
  •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