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百年守护、满城风华!中建八局助力故宫焕“新生”
来源:中建八局2025-10-10 22:43173
中建八局六百年宫阙见证历史一世纪守护传承文明今天,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正式向公众开放
并定名为故宫博物院开启了这座古老宫阙一个世纪以来
对中华文明的守护与传承之路
......如今,穿越百年记忆打造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二标段)
作为百年故宫献礼工程
正在加速落成,预计2026年竣工
未来将以崭新面貌、全新技术承载文化瑰宝
续写华夏文脉的历史传奇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二标段)
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
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重点建设项目
打造集文物保存、文化传播、观众服务等
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扩大现有故宫文物展出空间和数量
与故宫博物院形成优势互补
是我国文旅建筑的又一巅峰巨作
山水形胜 | 一条文脉串联三山五园
项目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
其选址北望长城、十三陵
南邻颐和园、圆明园如同一条文化纽带把紫禁城鼎盛恢弘的宫殿气象和
北京城三山五园的园林意境串连起来
坐拥山水形胜、气势开阔雄浑
项目选址处保存有清代窑场遗址
过去曾为紫禁城烧造琉璃青砖
是故宫古建修缮的重要材料基地
未来,游客游览过紫禁城的古建筑
可到北院区观赏文物的精美、古法的工艺
让文化纽带串联起北京老城区
实现文旅经济协同发展
为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与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文物矩阵 | 12间展厅提升“国宝出镜率”
项目打造12间文物展厅
共3.3万平方米的总展览面积
每年可展出2万至3万件文物
是故宫本院年展陈量的2至3倍
并配备数字化技术增强观众体验
除了拓宽空间、还要延长时间
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创新应用电渗透防潮系统
从结构层面杜绝潮气侵蚀
保障混凝土墙体的持久干燥
让文物的展览空间更加“舒适安全”
从而延长文物对外展览周期
电渗透防潮系统项目外墙采用的发泡陶瓷围护墙
兼具防火防潮防霉与隔热隔音性能
如同一件轻质高效的“恒温外衣”
配合融入结构建造与内部空间设计的
AI驱动的预测性算法技术
可实现展厅环境中温度波动不超过±1℃
湿度波动不超过±5%的高精度控制
意味着未来更多因为环境敏感
而展出受限的珍贵文物
将有机会“走出深宫”,与公众见面
百年品质 | 不止于“形”,更在于“恒”
项目采用“三段式”古典宫殿结构
将太和殿的重檐、中和殿的宝顶
保和殿的屋脊曲线等经典意象融入设计
为还原那抹庄重的“故宫红”
项目团队历经6个月、上百次的配比试验
研发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墙
强度达常规混凝土的3至4倍
在材料中加入了304不锈钢纤维
有效提升结构抗裂性能
形成对UHPC饰面故宫红防褪色技术
确保红墙在百年风雨中鲜艳依旧
为确保建筑“百年基业”稳固
项目在2.73万平方米的地基内
浇筑了1600余根灌注桩
在地基深处布置了332个隔震支座及6种阻尼器
能隔离80%至90%地震能量
构筑起可抵御9级地震的铜墙铁壁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项目应用焊接机器人精准作业
让连续作业效率提升3倍
编程规划的焊接路径误差不超过0.5毫米
让每一条焊缝都均匀致密、坚固可靠
自主研发的“低碳-长寿命”混凝土
当结构出现裂缝遇水时
材料能自动析出晶体填充缝隙
实现0.6毫米裂缝的自主修复
延长建筑寿命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加速推进 | 故宫“别院”预计明年落成
项目践行“挂图作战、适时生产”理念
落实全员各区域网格化管理
制定“总、年、月、周”四级计划
细化76份周计划、19份月计划
高峰期现场近千名作业人员
近百台机械同步施工实现项目提前10天冲出正负零
提前7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关键节点完成率100%目前,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
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施工进度与质量提升工作
预计明年5月,这座集文物保护
展示传播、公共服务于一体
的“文化殿堂”将正式竣工
军魂匠心献礼百年故宫
家国情怀守护华夏文脉
秉匠心、持创新让文明在建筑肌理中流淌
让更多国之瑰宝走出库房、焕发新生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一公司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